生态扶贫助力黄河流域打赢脱贫攻坚
作者:来源:环保在线发布时间:2020-04-08浏览量:1144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也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区域。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中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生态相对脆弱的区域。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生态与贫困区域建立“两山”转换通道,通过生态扶贫手段助力黄河流域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目标同步。

黄河流域开展生态扶贫具有战略意义

黄河流域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黄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中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中央积极支持黄河流域上下游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处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黄河流域便是典型。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需要协同减贫脱贫。黄河流域存在局部生态退化、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潜在风险高等困难。经济贫困、生态退化是全球减贫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黄河流域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群众为摆脱贫困往往无序开垦土地、破坏生态;另一方面,如若脱离地方自然特点,一味推进开发、竭泽而渔,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待生态发展基础消耗殆尽后,极易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既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又具有高生态风险的黄河流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则必须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力推生态与脱贫双赢是黄河战略核心内涵。积极支持生态扶贫助力黄河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缓解流域内防洪风险、饮水安全、生态保护等问题,是实现流域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黄河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稳固民族团结、改善百姓民生的重要保障,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扶贫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中,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扶贫实践也取得了卓越进展及成效,实现了地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如此。在黄河流域生态扶贫对带动地方就业,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发展转型,最终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双赢”具有国际借鉴意义。

推进生态护林工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黄河流域内各行政区采取多级保障办法,持续积极推进护林工程建设,包括出台护林奖补办法、加大护林资金扶持力度、创新造林机制等,推进同步实现贫困落后地区生态修复与扶贫脱贫。

强化发展机会补偿。为增加贫困户的转移性收入,实现退耕还林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流域内各省区开展了丰富多样地生态补偿模式探索,弥补发展的机会成本损失,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特色生态园区。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流域境内农业灌溉区占比较重。发展生态农业园是黄河流域内农村生态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流域贫困区脱贫摘帽的有力抓手。

打造生态休闲产业。黄河流域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流域内各地将其乡村特有的绿水青山与乡土文明禀赋,与现代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相结合,以“生态+”与“旅游+”为路径,把乡村的生活、生产、生态融为一体,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本,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乡村脱贫。

深化黄河流域生态脱贫工作

落实帮扶责任见实效。流域内生态帮扶单位及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大局出发,兼顾流域贫困村非贫困村的协调发展,兼顾贫困户非贫困户的共同富裕。持续精准发力,组织帮扶单位及干部集中开展大走访活动,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帮扶,逐户逐人落实生态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优化考核体系,将生态帮扶实效作为流域内考核单位及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创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从而杜绝流域内“扶贫不平衡”不公现象,革除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

加大财政投入解难题。增加政府扶贫资金补贴和绩效激励力度,积极推动黄河流域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建立生态优先的黄河流域生态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公告公示制度,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鼓励流域各行政区加大绿色金融创新,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扶贫工作中来,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投入的路子。完善流域贫困区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方式让贫困户在参与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中获得收益,同步实现黄河流域脱贫与生态环境改善。

夯实政策保障强支撑。支持土地、金融等政策向流域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流域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加大当地新型农民培育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运用科学技术及绿色经营理念改造传统农业的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扶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