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司而言,杭州东湖水环境治理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具有双重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我司叩开湖泊治理市场大门的首个实践项目,更是公司在EPC总承包模式上的首次探索与突破。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司后续深耕湖泊治理赛道、拓展相关业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注入了强劲信心。
一、项目介绍
项目位于杭州市钱塘新区的通惠湖,通惠湖是规划东沙湖的组成部分,本是大江东核心区的一段内河,在开挖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湖,湖面总面积约36万㎡。两岸以分散的居民区、工业区、集中种植区、绿化带为主。因属于“断头湖”,流动性差,水体浑浊,呈深褐色,湖泊的有机污染物污染严重,高温季节极易暴发蓝藻、散发异味。湖泊底泥污染主要来自周边生活垃圾、工业排放、农业果蔬残留物和水生植物二次污染的沉积。治理前底泥污染严重、水体总氮、总磷超标,水体透明度较低,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水体。
治理前:
二、项目治理思路、措施及效果
根据实地勘察,我司以河湖生态清淤技术为核心进行湖泊底泥修复和减量化处理,通过雨水口预处理技术、微生物强修复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及污染源生态拦截等技术进行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群落的构建,再辅以曝气复氧等河道修复技术,形成综合性的生态修复方案,对水域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修复,建立湖泊水域生态系统并进行有效的平衡控制,以此提升水质。
治理后,东湖水域水体异味现象完全消除,透明度平均提高了30cm以上,水体自净能力逐步恢复,水体主要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总氮达到并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及以上标准。
治理后:
三、河湖生态清淤技术应用状况
该项目在通惠湖治理段投加底泥锁定剂、底泥修复剂共65吨。
在底泥锁定剂投加区域对底泥污染物(氨氮、有机碳)进行布点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投加前与投加12个月后底泥中氨氮、有机碳及底泥厚度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
投加底泥锁定剂及修复剂后,上层底泥中氨氮及总磷得到有效削减,底泥出现减量现象。
同时,投加后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指标检测数据如下表:
与传统清淤相比,底泥锁定剂无需断流,不影响河道通航,占地面积小,对居民影响较小。底泥修复剂的投加和补投能保障底泥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生态环保自我修复能力较传统清淤方式高。对于城市河湖清淤来说,选择噪声低、扰民少、无二次污染的生态清淤技术更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